人物简介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
马思涵,毕业于杭州学军中学。2025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。
复旦校长
我第一次来到复旦校园,已然是今年6月的高考后了,那时我顺利通过了复旦综评的笔试,即将参加面试。得知面试地点在邯郸校区的美国研究中心谢希德演讲厅,我事先在网上查询了演讲厅命名的缘由。原来,谢希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,被誉为“中国半导体之母”,曾于1983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,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。她在复旦大学建立了全国首个美国研究中心,为提高中国大学在世界的影响力、推动中美政治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,看到这些,我不由得肃然起敬。
展开剩余82%除了谢校长,我所知晓的复旦历史上的名校长还有马相伯先生、陈望道先生等。马相伯故居的正门入口墙上镌刻着一句振聋发聩的话:“我是一条狗,只会叫,叫了一百年,还没有把中国叫醒。”后人认为这是马校长对自己奋斗一生未见成功的抱憾之言。每每读到此,我都不觉地湿了眼眶。
陈望道校长是杰出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,浙江义乌人,就在我老家诸暨的隔壁。他翻译《共产党宣言》时的那句“真理的味道有点甜”更是广为传颂。
所幸今日复旦历经从救国报国到强国的奋斗征程,已迎来卿云烂漫的百廿光华,我想,我也会在他们伟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前行,成为百廿星空中发光的一颗。
复旦师长
我有幸结识的第一位复旦师长是中文系的骆玉明老师,他被誉为最具“魏晋之风”的教授。2023年8月,我参加山东卫视《国学小名士》之《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》(第六季)节目时,骆老师恰好是决赛场的导师。我在决赛初期出师不利,首轮零分,险遭淘汰。虽然还有复活赛,但我已没了自信,认为自己止步于此了。好在陪我一起参赛的妈妈一直的鼓励让我放松了心态,带着平常心一关关地去闯,竟然出乎意料地闯进了冠亚军角逐赛。
严肃等待复活的马思涵&比赛中放平心态的马思涵
记得开赛前,主持人请几位导师预测谁能夺冠。通常此时,导师们都不直接表态,而是说些加油鼓励的话。唯独陆老师说:“我很担心马思涵,因为他是一步步突围出来的,他一直在战斗,心力的消耗极大,不知他能否坚持到最后?而在另一位选手因为前期表现突出,提前锁定了前二的名额,一直在观战,轻松多了。”骆老师说得没错,当时的我一直在闯关答题,由于在擂台上站得太久,连双腿都有些发软了。但事已至此,我已没了退路。冠亚军的巅峰之战,我志在必得,最终也如愿以偿。
与骆玉明郦波老师的赛后合影
赛后,我和妈妈与骆老师等评委老师一起合影留念。除了祝贺,陆老师还建议彼时高一的我将来报考复旦大学。正式那时起,我开始关注复旦的官网和公众号,以及后续的各种招考信息。高三综评的通知一出来,我的第一志愿便填了复旦大学国务学院。
国务学院名师荟萃。当年那场轰动全球华人圈的“狮城舌战”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团队便是复旦大学队,其中最佳辩手蒋昌建老师,参赛时还是国务学院的在读硕士研究生,后来留院任教了。
除了年少成名的蒋昌建老师,复旦国务学院还有诸多令我心仪的名师。我在面试时遇到的几位老师也都学识渊博,亲和儒雅。在我进入面试教室的瞬间,我似乎觉得这些老师似曾相识,在视频上或者公号上,又或者他们就是我心目中好老师的模样,那种亲切感让我几乎忘了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面试,即使面对颇为犀利的压力测试题,我依然自如应对,我如愿获得了高分。
复旦学长
在我高一的寒假,复旦的学长学姐们组团来母校学军中学宣讲。当时离高考首考还有720天,我总觉得高考还远,填志愿还早。但各位博雅谦逊的学长学姐把一场招生宣讲会办得有声有色、精彩纷呈、有问必答、诚意满满。我便不由自主地将复旦加入到我的志愿清单里,畅想着将来如能与这些有德有才又有趣的学长学姐们同行。果然,在我收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,学长学姐们就事无巨细地倾囊相授——已成功保研的学姐甚至挖出了大一的宝藏笔记,叮嘱我暑假可以先预习起来,更有年年第一的大佬学长无私传授学习秘籍。
从学军考到复旦的优秀学长学姐还有很多,有的已留校成了复旦的博导、教授。譬如今年6月重返学军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专题讲座的博导学姐施立雪,她从学军毕业不过十余年,已成功入选亚太地区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”。学姐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恰好是我高三的数学老师吴力田老师,吴老师在讲座中作为嘉宾动情地回忆道:“看到施立雪同学回到母校分享科研成果,我深感学军精神的代代相传。学军学子“聚是一团火,散是满天星”,学军大家庭殷切期望校友们常回家看看。”是啊!常回家看看,这何尝不是我的梦想!我多么希望若干年后的我也有这样的机会,和学弟学妹们们欢聚一堂追忆往昔,向我的恩师们汇报这些年的所思所得。学军,等我归来!
任重道远
行文絮叨至此,也该作个小结了。感谢我的父母师友们毫无保留地培养我,得意时警醒,失意时托举。感谢母校栽培之恩,更感谢复旦知遇之恩!蒙此厚爱,任重道远,纵星河迢迢亦为通途无所惧!
【旦生纪】栏目征稿
收集复旦er平凡而又动人的奋斗故事——故事中有学子们对高考的真实体验,对未来复旦生活的真切向往;故事背后,我们也想知道你如何走过没有星星的夜路,在书堆中学会欣赏粉笔屑在阳光中的飘扬。
来吧,把那些过去时光里纷纷扬扬的思绪整理成文字,把这些文字和同辈分享,为后辈引路,也替自己留份回忆。
投稿说明:
1.征稿对象:复旦大学2025级本科生
3.请将稿件以word格式发送至邮箱:fdzszg@163.com
邮件主题命名为“【旦生纪投稿】姓名-毕业中学-录取专业”证监会允许的配资公司
发布于:北京市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